第338章 长安消息(1 / 1)
第338章 长安消息 工部。 尚书衙房的大门,猛然关上。 工部尚书将李诺拉到里间,捏着下巴上的短须,小声问道:「兄弟,你们来真的?」 虽然只认识了几天,但他和李诺,见面已经以兄弟相称。 主要原因在于,李诺简直是他的福星。 他能不能进入墨家第五境,就看李诺了。 李诺点了点头。 「嘶……」 工部尚书下巴上的短须,被他生生揪下来几根。 外面的传言不假! 六公主要争位! 他们支持四皇子,只是一个幌子。 虽然他欠了李诺不少的人情,帮他别的忙,眼睛都可以不眨一下,但这件事情,意义不同啊。 律法并没有规定,朝臣到时候不能投六公主。 但陛下选定了四位监国皇子,便说明有意让他们中的一人继位,投给六公主,便带着几分忤逆陛下的意思。 忤逆天子,这可是为官大忌。 也只有那些御史才会这麽干。 但话又说回来。 六公主若能上位,对于赵国百姓而言,的确比四位皇子上位要好。 唯有她,是真正心怀百姓的。 这时,李诺继续说道:「六公主若是成功上位,会大力发展墨家,届时,朝廷会另外设立一司,专门招揽墨家强者,并且每年会从国库划拨一部分资金,用以墨家的研究……」 工部尚书猛然抬起头,难以置信道:「当真?」 自战国结束之后,墨家已经没落。 大陆诸国,没有一个国家,愿意大力扶持墨家。 工部虽然由墨家掌控,但乾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,而且没有多少权力,他们所有的研究,都只能自筹资金。 让国库给墨家划拨资金,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。 李诺点了点头,说道:「周大哥也看到了,六公主对于墨家是很看重的,墨家打造的东西,用处十分广泛,我和六公主都认为,墨家的重要性,远在诸家之上,六艺只能用来怡情,而广义上的墨家之术,才是提升国力的关键,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……」 工部尚书目中光芒闪动,李诺这一番话,简直说到了他的心里。 从来没有人对墨家做出过如此高的评价。 这几日,他俨然已经看出,李诺和六公主不仅懂墨家,还十分重视墨家。 六公主若是上位,对于工部大为利好。 想到李诺刚才的话,他看向李诺,问道:「何谓广义上的墨家?」 李诺解释道:「狭义上的墨家,指的是机关造物之术,广义上的墨家,则是格物致知,研究天地至理,小到微观粒子,大到宏观宇宙,总之,揭示并运用世间规律,皆为墨家之术……」 工部尚书听的云里雾里。 作为墨家第四境巅峰,他也不能领悟这些话。 不过,虽然听不懂他说的这些,但有一点他十分清楚。 六公主若是上位,不仅是百姓之福,还是墨家之福。 哪怕是没有这份人情在,他的心中,也是倾向六公主的。 他沉思片刻,看向李诺,问道:「我们已经拉拢到多少官员了?」 …… 许久之后,李诺走出工部。 他从一开始,就没想过单纯的依靠人情,来获取工部的选票。 赵国的六部尚书,都是国师窥测天机选出来的,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。 想获得工部的支持,不能仅仅许给他个人利益,而是要让他们看到根本性的变革。 诸子各家之中,墨家是最容易被忽视的。 但其实他们的潜力无限,只是不懂得开发而已。 当他们从狭义上的墨家,转而研究广义上的墨家时,这个世界,才会揭开它那真实的面纱。 这些变革,其实应该最先从大夏开始。 但奈何,他在大夏做事,处处受到掣肘。 反倒是赵国,等到六公主上位之后,他们的一切主张,都能得到顺利实施。 因为这一路,都是他们携手走过来的。 六公主对于他,便像是淳王对于父亲。 如果她能坐上那个位置,那麽即便是淳王最终失败了,他们依旧有一条不错的退路。 离开工部之前,工部尚书告知他,工部的其他官员,他无须担心。 这就是先拉拢一部主官的好处,六部尚书,对于各自的衙门,拥有绝对的掌控。 先搞定尚书,下面的官员,就不用李诺和六公主想办法了。 如果将整个工部都算上,他们已经有接近三十票。 这几日的辛苦,除了得到了选票之外,李诺自己也有意外收获。 他体内的力量,又多了一道。 墨家是需要主动去修行的,而且入境并不容易,须得亲自动手制作大量的墨家机关。 虽然李诺自己没有刻意的去修行墨家,但为墨家开启了对光学的研究,入境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。 体内的力量驳杂无比,搞得他都不知道该修哪个。 而接下来,他体内力量的种类,可能还会增加。 他还打算搬几本兵书过来,用来搞定兵部,一些基础生物和农业知识,能送给司农寺做个顺水人情,时间紧迫,要做的事情太多,还好,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了。 已经决定扶持六公主的那些官员,自然也会动用他们的人脉和力量,为六公主争取支持。 拉拢到的官员越多,之后的事情,就变的越容易。 接下来,李诺打算让六公主亲自出面。 他已经为她铺好了道路,到了她自己站出来的时候了。 小院之内,赵知意看着李诺,有些不自信的说道:「我,我可以吗,我什麽都不懂……」 李诺看着她,说道:「放心吧,我会教你怎麽做的,一直都是我在前面,这次换你了……」 距离大选还有三个月不到,是时候将六公主推到台前了。 这样,他也有时间继续完成岳母大人交代的任务。 李诺看了一眼院内的空地。 宋伊人握着剑,心情有些烦躁。 她已经足够努力了,为什麽还没有突破呢…… 如果修为不能突破,她又怎麽知道,那个老头算的姻缘是不是真的…… …… 时间一晃,便是一个月。 科举已经结束数日,新科进士的名单,刚刚张贴在宫墙之上。 这一届科举,朝廷共录取了六十名进士。 其中有二十七名,都来自于万松书院,几乎占据了一半。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,不仅仅科举状元来自于万松书院,除了礼科状元外,六科状元中的五人,都是万松书院的学生。 赵国的科举史上,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书院做到过这种事情。 四大书院每届科举的录取人数差不多,这一次,万松书院的进士人数,却近乎是另外三大书院之和。 大夏的那位六科状元,一直在教导万松书院的学子,人们对此早有耳闻。 没想到的是,他不仅自己能考中状元,还能教出来状元。 在科举之上,另外三位皇子,再一次被四皇子无情碾压。 事实上,这一个月过去,在政绩上,他们三人联手,也无法和四皇子相提并论了。 过去的一个月,六公主又为四皇子做了很多事情。 公主府联合工部,打造出了一批千里镜,可以看到极远处人眼所不能见之物。 她将这批千里镜赠送给了兵部,让他们分发军中。 在战场之上,此物能够发挥出很大的效用。 与此同时,在六公主的推动之下,太医院也和兵部展开了深入的合作。 太医院将为兵部培养出一批军医,战场上虽然也有不少随军的军医,但即便是高境的医者,能救治的伤员也极其有限。 太医院研发出了一种药物,对治疗伤口痈疽有着不可思议的奇效。 战场之上,一旦被刀兵所伤,且伤口发生痈疽,除非有第四境的大医在场,否则必死无疑。 这种药物的出现,使得普通的大夫,甚至是伤兵自己,就能够处理痈疽的伤口。 这是医道的又一大进步,极大的提高了伤兵在战场上的存活率。 此外,公主府还和兵部合编了一本兵书,据说兵部的几位官员,兵家修为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。 暂且不说这些举措对于国家的意义,至少工部和兵部的选票,已经是四皇子的囊中之物。 这两部的官员,都从公主府得到了巨大的好处,不仅利国,而且利己。 六公主都做到这种程度了,他们的选票,如果投给其他皇子,百姓和其他朝臣又会怎麽看他们? 这些官员日后在朝中,又有哪些官员敢和他们交心? 此外,这段时间,公主府还经常往来司农寺。 据说,司农寺正在探索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,一旦成功,赵国粮食的产量,将翻倍不止。 农家的强者,凭藉真气,可以轻松的做到提高作物的产量。 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,他们就算是累死,也只能用真气滋养一株果树,一片土地。 而他们正在研究的,却是脱离了农家真气,也能让粮食翻倍的手段。 司农寺的选票,虽然没有六部那麽多,但也有五票。 其他几位皇子,都是一位官员一位官员的拉拢。 但六公主,每一次,都能为四皇子争取到整整一部。 更别说,这还不是全部。 户部尚书,和公主府来往密切,公主殿下经常去户部尚书的府上,拜访户部尚书的母亲。 几天之前,公主殿下向户部捐了一些字画。 户部办了一个书画展,邀请国都的书画大家前来鉴赏书画。 那次的书画展结束之后,那几十幅字画,一幅都没有剩下。 所有的作品,都被那些书画大家高价买走。 拍卖数额,据说高达上百万两。 这些银子,六公主一文钱都没有要,全都捐给了国库。 其他几位皇子,都是向户部要钱,唯独六公主,反而向户部送钱。 又有户部尚书的情分在,就算是户部官员全都站队四皇子,也没有什麽好意外的。 这一桩桩,一件件的事情,看的其他三位皇子无比的眼红。 六部九寺的官员,也是他们想要拉拢的,但是他们既写不了兵书,也不懂农家,更不懂墨家,即便是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珍宝捐出去,也卖不出那麽高的价钱。 更何况,这几个月,为了争位,他们已经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,全都用在了百姓身上。 而公主府的银子,就像是无穷无尽一样。 她总能从各种地方搞到银子。 他们用尽各种办法,也招揽不到几人,盛王这几个月,什麽都不用做,待在王府声色犬马,每日美酒美人,就能轻易的拥有这一切,老天是何等的不公? 眼看着局势对他们越来越不利,他们也逐渐失去了所有的心气。 他们没有六科状元相助,能做的他们都已经做了,至于结果,只能交给天意了…… 过去的一个月,如果说有谁的讨论度,可以比肩六公主的,那就只有大夏的六科状元了。 四皇子能有今日之地位,有九成以上的功劳,都要归功于他。 盗门是他剿灭的,刑部和大理寺的积案是他破的,武林和医家是他联合的,万松书院的学生是他教的,天花和疟疾,也是帮助太医院解决的,千里镜丶兵书丶户部那些字画,毫无疑问是出自他之手…… 他甚至比司农寺还懂种地。 赵国的百姓和权贵官员们,终于亲身体会到,六科状元的恐怖。 他帮谁,谁就能赢。 当六公主将他从大夏请来的时候,一切就都已经注定。 众所周知,盛王靠的是六公主。 而六公主背后的男人,就是这位大夏的六科状元。 民间传言,他们已经私定终身,等到大选结束之后,六公主就会正式嫁给他。 证据就是,这几个月,他和六公主几乎形影不离,而他们已经住在一起,这在赵国也不是秘密…… …… 大夏。 长安。 过去的几个月,长安风波不停。 权贵大量遇刺一事,不仅没有结束,反而愈演愈烈。 从子爵到公爵,一批一批的死亡,到最后,甚至连郡王,都难以幸免。 权贵们死的死,逃的逃。 至今,整个长安,除了一些亲王之外,已经几乎没有权贵了。 百姓们对此众说纷纭,但朝廷始终没有查出结果。 几个月过去,长安已经彻底成为权贵的禁地。 此外,因为官员大量缺位,朝廷在一个月前,又增加了一场科举。 这场科举的录取人数,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两百人。 录取的人数虽多,但科举的讨论度,却远不如去年。 六科状元皆系一人之身,这样的事情,今年并没有发生,科举状元与六科状元,被不同的七人分别摘取。 此届科举的关注度并不高,即便是科举刚刚结束不久,也没有几个人记得他们的名字。 只是偶尔有人会感叹,如果安宁公主的婚事晚提起一年,就不会出现去年那种,无论嫁哪位状元都是同一人的情况。 今年的状元,可是有七位可选。 当然,世事没有如果。 现在的安宁公主,已经怀有身孕,百姓们偶尔还会看到她和玉音阁的凤凰姑娘在街头散步。 至于驸马,倒是有许久不曾见过了。 他在年初的时候,就已经随团出使赵国。 对于这件事情,长安的百姓,至今还偶有议论。 六科绝佳的状元,绝对是震古烁今的,但他的官途,却并不顺畅,从礼部到鸿胪寺,再到刑部,始终游离于中枢之外,如今更是被直接赶出了长安…… 儒家第五境的右相,为大夏付出了太多。 在百姓的心中,右相一直是大公无私的。 但在这件事情上,却有许多人不认可他。 而随着大夏一些商队,从赵国回来,带来了李诺的一些消息后,这种对右相的不认可,逐渐达到了巅峰。 他们大夏的六科状元,在大夏得不到重用,一直坐冷板凳,到了赵国,却推动了那麽多利国利民的改革,又是让百姓有病可医,又是提高粮食产量,又是减少士兵伤亡的…… 这让大夏百姓心里怎麽想? 他们还吃不饱饭,看不起病呢! 赵国人凭什麽? 但这件事情,能怪李诺吗? 不能。 但凡是有点良心的人,都是这麽想的。 他在大夏受了这麽多委屈,几乎是被右相逼走的。 就算他留在大夏,也什麽都做不了。 很显然,赵国对于人才,要比大夏朝廷重视的多。 如果说长安百姓听到这些事情,心中有的,只是对赵国百姓的羡慕,对朝廷不重视人才的愤怒,太医院的太医们得知某些消息后,则是彻底破防了。 「什麽!」 「天花可以预防,疟疾也能治?」 「不用医家真气,也能治疗痈疽?」 「什麽医书,写上名字就能提升修为,有这种事情?」 当他们听说了李诺在赵国进行医疗改制的事情,震惊过后,纷纷破防。 如果之前知道这些,他们早就把李府的门槛踏破了。 他们中的许多人,都是亲自见过李诺,而且给他治过伤的。 是他们先认识的他! 但这些好事,却都被赵国的医家占了。 虽然明着不敢骂,但他们心中,却不知道骂了多少遍右相和朝廷,真是有眼无珠,竟然逼得这样的人才为别的国家效力,他们作为自己人,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占上…… 淳王府。 「什麽!」 「千里镜,显微镜……,那是什麽东西?」 「这些都是李诺搞出来的?」 「他以前怎麽不说?」 李允坐在一堆机关零件中,听完王府下人说的话,呆呆的愣在原地。 他为赵国的墨家做了那麽多事情,在大夏的时候,为什麽不找他? 自己的父王和他的父亲,可是最好的朋友啊! 他找自己帮忙的时候,自己可曾说过半个不字? 难道他们的关系,还不如赵国那些人? 本以为两个人是朋友,原来一直都是自己一厢情愿吗…… 宁心园。 在两位女医的陪伴下,佳人和安宁在湖边的草地上晒太阳。 不远处,凤凰正陪着慕儿和凝儿踢毽子。 苏青黑着脸,从外面走进来。 她来的路上,听到了一些消息。 那个赵国六公主是怎麽回事? 她怎麽就要嫁给李诺了? 还有,伊人是干什麽吃的,都给她创造了这麽好的机会,只有他们两个人在一起,居然还会让别的女人趁虚而入,她怎麽这麽不争气! (本章完)